•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甲2号4号楼一层101
  • 010-82872688
  • cfrd@cfrd.org.cn

机构资讯

首页 / 机构新闻

机构新闻

“促进县域农企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富民车间迎来一周年


      2024年7月30日,正值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富民车间项目发起一周年之际,“促进县域农企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座谈会暨富民车间项目交流活动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联合新华社贵州分社主办,中共石阡县委、新华社驻石阡帮扶工作队协办。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志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副秘书长王鹏,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朱国圣,新华社贵州分社分党组成员、副社长杨三军,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粤黔协作工作队副领队刘正跃,铜仁市委副书记史麒麟,铜仁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赖振玮,石阡县委书记田运栋,石阡县委副书记、新华社驻阡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彬,捐赠人苹果公司代表,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强,贵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余吉安等8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县域农企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针对县域涉农企业资源不足和管理能力缺失,以及联农带农效果不明显,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不稳定等现状,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23年7月发起富民车间项目,通过“资金+人才+机制”的赋能举措,引导村集体经济利用捐赠资金入股县域涉农企业,助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促进农民增收。

 

走进富民车间”:石阡县特色产业调研

      项目开展至今,富民车间项目给当地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带来的转变几何。走进“富农车间”便能找出答案。7月30日上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陈志刚副理事长一行前往石阡县坪山乡、五德镇开展调研。


参观贵州星可原肉牛养殖基地

      活动第一站,陈志刚副理事长一行参观了贵州星可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星可原公司依托富民车间项目,新建隔离棚防控疫病,改善养殖运营难题。并采购收割机与叉车,提升牧草收割与青储效率,降低成本。此举不仅强化了公司生态循环能力,还推动了种养结合,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带动农户增收,达成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


参观苔茶生产车间

      在富民车间项目支持下,夷州贡茶公司联农带农发展绿色标准茶叶原料基地2000亩,为公司茶产品原料提供保障;采购补充生产线设备,提质增效,减轻一线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为公司产品与市场接轨提供有效保障。


通过IPAD观看鸡舍与鸡蛋生产线画面

      位于五德镇的石阡县毅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蛋鸡养殖企业。2023年,毅峰农牧公司通过富民车间项目扶持资金升级鸡蛋包装及铲车叉车,提升养殖工作效率,改善鸡蛋存储环境,有效提高产品市场价值。


共促县域农企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7月30日下午,“促进县域农企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座谈会暨富民车间项目交流活动在石阡县召开。



      会场内,除开展实地调研的三家石阡农企以外,还有雅安市业之欣种植专业合作社、甘孜州诗和远方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雅竹食品有限公司、印江县再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7家富民车间农产品和石阡县、道真县部分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观看。



      座谈会上,石阡县委书记田运栋致欢迎辞,向关心和支持石阡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铜仁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赖振玮致辞。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群众增收重要任务,抓牢“富民车间”项目机遇,深推“强村富民”行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粤黔协作工作队副领队刘正跃为活动致辞。他指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发起富民车间项目一周年之际,携手新华社再聚石阡,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县域农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大计,必将引领加强社会捐赠财产使用管理、提升捐赠资金使用绩效、强化帮扶资产管理新风尚、新潮流。



      新华社贵州分社分党组成员、副社长杨三军致辞表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三农”工作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积极响应、认真落实中央精神,针对县域农企发展的短板、弱项,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全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朱国圣为活动致辞。他谈到,参访富民车间项目企业,获益颇多,很受震撼。他认为,富民车间项目有益于乡村产业发展,有益于国家乡村振兴发展大计。他表示,经济参考报社将不负党的使命,不负公益使命,大力讲好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公益故事。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志刚表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承担着连接城市和农村、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促进县域农企发展,很大程度上能就近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回流劳动力就业,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鹏,作了“以推动县域农企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探索”为主题的报告,分享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对产业项目市场化的探索与思考,并介绍富民车间项目机制和成效。他表示,“县域农企源自乡村、不能脱离乡村、必须成就于乡村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强在会上发布《富民车间项目成效评估报告》。他指出:富民车间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资产水平,为该组织注入了一定额度的投资资金,极大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性,联农带农机制效果明显。“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政府部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四方合作模式促进了多方共赢,重构了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关系,使之形成利益联结回路,产生较强的自我成长性。通过为涉农企业增能,使之成为乡村发展持久的动力源。



      来自企业、村集体经济和项目县政府的富民车间代表各自分享了项目实施一年来发生的改变和对未来的规划。富民车间项目实施以来,在激活乡村经济、助农增收、稳就业、促振兴等方面具有长效作用,只有持续推进资源整合、多方协作,才能深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贵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余吉安进行了引谈演讲。他依据产业链位置与功能差异,细分了县域农企的多种类型,并阐述县域农企在促进生产经营有序化、规范化,获取组织化支持,以及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他描绘了大型农企的特征,深入剖析县域农企的优势与挑战。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展望了县域农企在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的积极作用。

      圆桌环节以“县域农企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为主题,邀请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艳,贵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余吉安,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委员会主席乔百君,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委副书记、茅台集团道真帮扶工作队队长黄云飞等嘉宾参与,围绕“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乡村产业发展中,政府、企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有效协同”展开对话,座谈由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强主持。



      刘文奎认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眼点在于农民增收,不同主体应当思考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将农户收益来源更好地从一产拓展到二产、三产,而“富民车间”项目就是其中正在进行的有益探索,不同主体之间也要有协同意识,主动寻求发展机会;李艳结合石阡县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产业融合与创新”“空间布局与优化”“要素流动与结合”三个板块分享了基于当地资源禀赋,促进特色产业链在城乡有序分布,并给予支持性政策的思路;余吉安观察到,消费者对于一产产品的品质要求正在提升,政府、企业等多主体对农业产业更加重视,新型技术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政府应当做好引导,使乡村市场做出差异化发展;乔百君则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当下正处于“战略红利期”,在政策支持、农业组织化,资本关注提升,新技术、人才、市场涌现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机遇,政府与先行者可承担起单个企业无法做到的职责,挖掘本地特色,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力;黄云飞分享了在一线帮扶工作中的思考。他认为,应当探索构建农民与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实现规模化、质量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主持人董强则认为,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协调者的角色并不天然地由谁来担任,无论是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任意一方担任火车头,都能让乡村产业走上快车道。


捐赠人苹果公司代表与受益人合影留念

      会议最后,富民车间项目的企业代表与村集体经济代表向项目捐赠人苹果公司代表送上感谢信。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乡村产业扩大发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才更有依托;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发达,提升乡村建设与治理水平才更有底气。